果树研究所,主要任务是以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,培育适合我省栽植的果树品种,解决育种中出现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,开展与寒地果树育种研究相关的生理、生化、生态与环境及病虫害等应用技术研究;开展我省苹果、梨主栽品种脱毒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;研究寒地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,生物防治方法和肥料高效施用方法,指导有机果品基地建设。 果树学科成立于1960年,现有科技人员11人,具有博士学位1人,硕士学位10人,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人、中级职称4人、初级职称1人。共审定果树品种26个,包括苹果品种8个,分别是龙冠、龙丰、龙红、K9、紫香、龙帅、龙艳、龙硕;梨品种7个,分别是金香水、红金秋、东宁五号(牡育68-3)、早香水、秋月、雪香、金恬:黑穗醋栗品种6个:早丰、黑丰、寒丰、晚丰、丹江黑,丹丰;李品种4个:牡红甜李、矮甜李、牡丰李、秋甜李;杏品种1个:牡红杏。其中“龙丰”苹果,是我省第一个国审果树品种,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。保存国内外果树抗寒育种资源200余份,保存苹果、梨、李、杏、黑穗醋栗杂交组合300多个,杂种苗4万余株。杂交苗的亲本引入优质、矮化、多倍体、抗病等基因,性状优良,基因资源丰富。 目前承担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寒地综合试验站、省大宗果树协同创新推广体系、寒地果树育种栽培省级重点实验室、黑龙江省果树工程中心技术等工作任务。“十四五”以来先后主持(参加)国家、省、市级自然基金、科技攻关等研究项目30余项;发表论文40余篇;研发果树种植新技术5项,累计推广6万亩,户均增收0.3万元;承担省、市三区(特派员)工作30余项,以科技引领、技术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,助力乡村振兴,为农民科学种植果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